requestId:6868ced78365d0.24995112.
原標題:山西:扶貧包養主戰包養場 思政大課堂 在扶貧點上國情教育課
本報訊(記者 高耀彬蔡繼樂)“經過兩天走訪貧困戶,我真的感觸很深。在我包養網走訪的幾戶人家里,何奶奶一家的脫貧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是太原理工大學大三包養網學生焦冉發出的感慨。包養網最近,他參加了山西省組織的大學生到扶包養網貧攻堅地區社會包養實踐活動。
在全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呂包養梁山區興縣、臨縣的農村,焦冉目睹了國家扶貧攻堅行動給當地農村帶來的變化。焦冉提到的包養何奶奶是興縣孟家坪村一位70多歲的留守老人,家里住的是老式窯洞,下雨包養網天還漏雨,加上何奶奶身患心臟病,去年剛花費10萬元做了心臟搭橋手術,由于醫保報銷的部分較少,家里一下子包養陷入極度貧困中。
恰在此時,在國家“脫貧攻堅,精準扶包養網貧”政策推動下,在扶包養貧對接責任人的幫助下,何奶奶家里漏雨房子的修繕工作提上了日程,依包養靠低保、退耕還林補貼等國家政策補助,何奶奶的家庭經濟貧困狀況得到了及時的改善,這也讓何奶奶非常高興,一再感謝國家的扶貧政策。“何奶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們非常感動。”焦冉說。
讓像焦冉這樣的在校大學生,包養到呂梁山包養網區等全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包養場接受教育,汲取巨大的正能量,這是山西省正在推進的一項大學生思政教育包養網創新行動。
日前,山西省組織省內第一批12所高包養網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大學生到興縣、臨縣參與扶貧攻堅的社會實踐,把國情教育思政課建在貧困縣的每一個扶貧點上,讓大學生們在國家連片貧困鄉村親眼目睹基層黨員干部對扶貧工作的傾情傾力投入。大面積扶貧攻堅取得的成效就在眼前,鮮活的事例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最生動內容。
此前,國務院扶貧辦委托中國科學院組織包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扶貧成效評估,參與第三方評估的人員大多數是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通過對山西部分貧困縣的扶貧評估調研,對參與評估的青年學生產生了包養網包養網巨大的震撼和正向激勵。
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樓陽生獲悉后作出批示強調,脫貧攻堅是一堂生動的國情教育課,并要求全省包養高校學生投身扶貧攻堅的社會實踐,將脫貧攻堅作為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包養。
隨后,按照省里的部署,山西全省第一批12所高校包養迅速做出安排,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包養網貧困戶的脫貧需求和高校學科優勢,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各高校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組織青年教師帶領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高年級包養網本科生,立即到國貧縣臨縣、興縣各個扶包養貧點進行社會實踐。
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姚潤華,在興縣走訪了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個貧困家庭的脫貧故事很讓他感動,在扶貧隊的幫助下,他們家開的小飯店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我真為他全家的脫貧感到高興,我看到當地包養網干部為了使貧困戶脫貧,如何精準幫扶、不落一戶,也相信脫貧攻堅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實實在在落到了每家每戶每個人身上。”姚潤華說。
山西省高校工委、教育廳黨組日前作出決定,以定點幫扶縣為載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以參與脫貧攻堅社會實踐為抓手,建立大學生接受國情教育長效機制;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依托,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讓扶貧攻堅主戰場成為青年學生思想成長、包養網感恩國家、塑造三觀的絕佳課堂,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強大學生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TC:
發佈留言